產(chǎn)品介紹
一.納米乳化技術的意義
1.介于增溶和乳化之間,彌補乳化領域的空白;
2.有利于透皮滲透,促進功效物質的發(fā)揮.
二.各種分散體系的比較
油滴大小 | 乳化劑 用量 | 油酯 存在位置 | 環(huán)境影響 | |
乳化 | 1-10μm | 15-30% | 內(nèi)核 | 小 |
納米乳化 | 100nm | 35-60% | 內(nèi)核 | 小 |
增溶 | 20nm | 300% | 內(nèi)核/外圍 | 大 |
三.皮膚主要通過三個途徑吸收外界物質
經(jīng)過毛囊、皮脂腺孔和汗孔進入
直接穿過角質細胞膜進入
經(jīng)角質細胞間隙進入
四.外界物質滲入皮膚的主要途徑
五.功效物質被皮膚吸收的影響因素
有效性影響因素
基質中有效物濃度
單位皮膚面積上的使用量
透過率
停留時間
在皮膚停留時間內(nèi)的穩(wěn)定性(抗自由基和抗酶解作用)
六.乳狀液的大小與外觀
當被分散的乳化顆粒大小接近光波波長(400-770nm)時,光會產(chǎn)生衍射,體系介于透明和半透明之間,表現(xiàn)為有藍光。
七.納米乳化技術
1. 納米乳化是把液滴分散到納米水平,并達到穩(wěn)定的一種特殊乳化技術。用的是降低界面張力的巧力(不需均質),而非外加能量的蠻力。
2. 乳化后產(chǎn)品呈現(xiàn)特殊的藍光效果。
八.納米乳液典型粒徑分布
九.PIT(相轉變溫度)法
1. 表活的溶解度和HLB值會隨溫度顯著變化。對于非離子表活,溫度升高,親水基(多為聚氧乙烯)的水化程度降低,從而表活親水性降低。
2. 所以某一表活在高溫能做W/O,在低溫能制O/W,反之亦然。體系由W/O轉為O/W,發(fā)生轉相時的溫度稱為相轉變溫度(PIT),PIT是該體系的特性。
3. PIT也有稱HLB溫度。
十.納米乳液形成的條件
1. 合適的乳化劑與油脂對應。
2. 合適的溫度:高于PIT10℃以上;
3. 較大的能量輸入;
4. 足夠的乳化劑用量。
十一.納米乳液穩(wěn)定的條件
1. 界面膜強度大
a) 合適的乳化劑種類
b) 足夠的乳化劑用量
2. 油相較大的分子量。
3. 較低的取向力如極性
十二.納米技術評價指標
1. 單位油脂所用的乳化劑量
a) 很容易理解,單位油脂所用的乳化劑越少,技術含量越高。
2. B相水的多少。
a) 通常的配方B相水不能太多,多了不能做成納米乳液。或者說一旦全部水加完,乳化效果不好的話,不能返工。是不可逆的。
3. 冷凍穩(wěn)定性
a) 納米乳液是高溫乳化的結果。耐高溫能力強,相對而言耐低溫能力差。反復冷凍會使藍光減少。